中醫說辨證論治。什麼是“證”?怎樣地辨?為什麼辨?治當然是治病,為什麼要論?辨證論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從這些方面與大家談談。 1、什麼是“證”?有人也寫作“症”,指病人的疾病在人體的表現。比如:脈浮、脈沉、結代、弦細、遲、數、發熱、身疼、頭疼、肢麻、畏寒、喜暖、恚怒、面赤、身黃、唇青、舌苔薄白、多汗、尿赤短、大便秘結、尿血、便血以及血脂濃度升高,血糖濃度增高或降低……這些都被中醫看作是證。實際上這些證都是疾病出現在身體上的現象。我舉出的是例證,是極少的部分。實際的內容要多得多。我們可以歸納為脈象、舌象、聲象、色象、體象、意象、物象七類現象。這是中醫講的證。 2、辨證是什麼呢?辨證就是對這七種現象分辨認識它們的本質是什麼!本能系統醫學的辨證是要分辨這些現象瞭解本能活動的趨勢,而順應本能趨勢,利導本能活動。因為本能系統醫學認為一切疾病都是本能系統保護生命活動的反應。除去人體本能是保護人體生命的自然能力,絕對沒有任何其它的勢力能夠保護生命,所以,一切疾病都是本能活動反應。那麼人體所出現的疾病現象當然就是本能活動的趨勢了。我們從思辨這些現象,認識到本能活動的趨勢去因勢利導,幫助本能結束疾病過程。這樣辨證所得到的現象與本質的認識是本能系統醫學的辨證。辨證是為了認識本能活動的趨向;認識本能趨向是為了因勢利導地治癒疾病。 3、中醫辨證論治始于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在東漢以前,只有醫方,沒有辨證論治。在《傷寒雜病論》問世以後,本來是一部本能方法系統論,六經是六個存在內部聯繫的一個本能系統,六個子系統,一百一十多個方劑。但歷代醫家都未能理解傷寒六經這個本能系統的意義,不知道去完善本能系統本真內容,反而多方尋覓、探索,因而出現辨證論治的多流派,各逞一家之言,自清乾隆年代,辨證流派已出現六家之言。以下略談一點看法,以供參考。 “八綱辨證”。八綱辨證對疾病的現象思辨的是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辨證認為認識到八綱,根據八綱便可以治病。但是,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八個綱,只是個一般性認識。也就是說是疾病的共性而不是具體的疾病個性。所以是模糊認識,不是準確的疾病的本質個性。 “臟腑辨證”。臟腑辨證也是從這些現象中思辨疾病在什麼位置,也就在什麼臟腑,什麼器官。比如說:冠心病、心梗、腦梗,這個病是在心在腦嗎?乳腺癌是在乳腺嗎?肺結核、肺炎是在肺嗎?顯然不是。如果你堅信是,冠心病、心梗而治心;肺結核、肺炎治肺,能治癒嗎?如果不能治癒病的辨證,那有什麼意義嗎?我並不否定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我只是說這兩種辨證法是不完美的。 “經絡辨證”。經絡辨證把疾病歸納到經絡中。經絡是個資訊處理系統。經絡在疾病中非常重要。如果把疾病完全由經絡囊括起來,那明顯的看出其局限性。 “三焦辨證”。三焦辨證又分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雖然與臟腑辨證有不同的說法,但是仍是以器官為病位的辨證思想;根據不同病位元而制定不同方法。三焦辨證也是抄襲《傷寒論》的方法系統,而是以三焦、臟腑為方法系統的辨證體系。 “衛氣營血辨證”。衛氣營血辨證是把疾病分成四個階段的方法系統。葉天士先生這個辨證體系比較簡單、樸實,也容易掌握。 以上六個辨證體系有著共同內涵,那就是以方法為重。都是繼承了《傷寒雜病論》的方法系統,有些醫學家或多或少豐富了治病的方法,在辨證法的本質內容上未曾見有任何發明、發現。所以《傷寒雜病論》問世以來,中醫異說很多,而沒有重大發展。仍然說不清自己是怎樣治病,怎樣把病治癒的。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