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陰陽破譯出生存密碼
一、五行陰陽破譯出生存密碼 中醫難以測知的奧秘已經揭露。零五年我重新解讀了陰陽五行。我發現自唐宋以來的陰陽五行不是中醫的陰陽五行。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是什麼樣呢?在《內經•天元紀大論》中說:“五行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生殺之本始,變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從這個表述中知道,現有的陰陽五行,不合這要求,是別家的東西。醫家的東西可能是在漢代失傳了。但《傷寒雜病論》中有陰陽五行的跡象,而沒有表述。也許是因簡書的原因,不容贅言。但根據《內經•天元紀大論》的表述,按圖索驥於《傷寒論》,果然得出五個生命密碼:自主性運動、共生性運動、守個性運動、排異性運動、變應性運動五個生存本能。這是中醫對生命的認識,也是中醫生命科學的重要內容。 中醫對生命的觀念,不是西方人的觀念:認為生命是高分子核酸蛋白質與其它物質合成了生命。中醫認為生命是陰陽合德,即生命開始。“生命的存在是相互依賴而生存,相互制約而均勢,相互變化而常新,始終嗣續而永恆,陰陽離合而生殺。”這是生命的五行運動。在生命五行運動中推衍出自主性、共生性、守個性、排異性、應變性五大生存本能。生命自始至終在這個五行運動中。而醫學的目的,要維持生命,拒絕疾病,就必須去觀察、認識、研究生命過程中每一個變化,發生的原因,發展的過程,導致的結果。於是發現了生命得以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是生命自身的生存本能,在無時無刻,無微不至地做著保護自己的運動。人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代代觀察積累,分析綜合實踐,再認識,幾千年的傳承,形成了中醫的生命觀:天人合一,五行陰陽的生命觀。 “五行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早在秦漢之前,中華民族就認識到陰陽五行是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萬物之綱紀”,宇宙之間萬物的系統。“生殺之本始”,萬物的生與死、發生與終結。“變化之父母”,萬物相互變化的因果。“神明之府也”,是一切智慧的庫房。這是秦漢時對陰陽五行的表述。我們按這個表述對陰陽五行重新解釋,是近千年來中醫的需要。只有說清楚陰陽五行的真諦,才能澄清千餘年來似是而非的所謂五行說教的混水。 五行,是五項運動,五個系統。宇宙萬物生命中的五項運動,宇宙萬物可分的五個系統。這便把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生死的規律完全概括為五項運動,五個屬性。諾大的宇宙萬物整合在指掌之中了。五行是陰陽離合而生殺。物種的起源,萬物的發生與死亡,都是陰陽離合的結果。陰是什麼?陰是有形質的靜物質,陽是無形質的動能。陰陽相合,陰含陽附,生命開始。陰陽離決,動能與形質決離了,生命即終止。這是極簡單的關係。生命發生即開始了陰陽互根的運動。這就是互相依賴而生存。這是很好理解的。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依賴其他物而生存的。沒有一個生命是可以單獨存在的。如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食肉動物與食肉猛禽猛獸……之間即有了相互依賴,又有相互制約,自然這一切都是在相互變化中發生的,因為相互變化而常新。生命保持了日日新、月月新。用終始嗣續而永恆,保持物種永恆存在。這是萬物的生命過程。(請參閱:《陰陽五行新解》)萬物的生命能永恆存在又是因為生命中有五個保護生命的能力。這五個能力是從上述五行運動中衍生出來的。比如說,生命的運動是自主性的。不是任何外界的勢力主使的。人體所有的器官、組織、細胞的運動都是自主性的運動。比如一個心臟或任何器官組織,從整體中切割下來,停止了運動。但是,它雖然離開了整體,中斷了血液供應,它的動力停止了。但陰與陽只要沒有離開,這心臟的生命便沒有停止,一旦與整體相合,開始供血,心臟又複常運動了。這個現象中說明器官組織的運動是自主性的。它的自主性運動是來自陰陽互根。這一點非常重要,中醫在自主性運動本能上治癒了許多許多大病小病。自主性運動在醫學中的前途與其他生存本能一樣,大有文章可作! 我們看到人體五臟、六腑、經絡、組織、所有的器官組織也是互相依賴而生存的,與大自然萬物相同。這便衍生出來一個共生性運動。由相互依賴而生存,所以這些器官、組織在共生性運動中相互關聯,相互制約,一切的升降、出入、上下、內外、左右、動靜、緩急、增減……種種協同運動總是處於和諧統一,自然動態均勢平衡之中。在生理運動中如此。在病理運動中有一病皆病,一愈皆愈的現象。表現在臨床中,一方多治,一病多方,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等等現象。在整個宇宙中萬事萬物也是共生關係。人與自然萬物與人體內各器官、組織、經絡、細胞一樣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共生關係,也有共生性。所以我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守個性運動是萬物之所以是萬物的根本。萬頃森林沒有兩株相同的樹木。全世界的森林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這是守個性的結果。如果沒有守個性運動,宇宙中只有一物會怎樣?立即滅亡!因為失去了生存的依賴條件。在守個性運動中,物種保持著自身的純度。不許異已者進入體內。如有異已者進入,屬於我們需要的物質,生命相互變化系統便對此物質分解後合成自己。不是生命需要的物質,便發生排異反應,把異已者排出體外。這就是排異性本能。 排異性運動是生命過程中的另一項生存本能。凡是外界侵入機體的有害物質,以及自身內部產生的廢物,如代謝廢物,死亡細胞等等,一律由排異系統排出體外,以維持體內純潔穩定。沒有一個健全的排異性本能,生命是不能存活的。 東漢張仲景先師在《傷寒雜病論》中利用生存本能排異性與自主性運動在臨床醫學中創造了人間的奇跡,對病毒性傳染病與功能性循環衰竭的治療效果,一步跨越了兩千年,成為超現代的水準。從而建立了千古師法,萬世景仰的生態醫學體系。張仲景其人,《傷寒論》其書是中醫之聖者,中醫臨床第一經典。一部《傷寒論》自宋成無己至民初陸淵雷先生,一千餘年,多少醫學家注解,詮釋的文字可多於《傷寒論》數百倍,但至今沒有哪一位能說出六經是什麼?為什麼要建立六經?張仲景治癒病的道理是什麼?直到把陰陽五行與生存本能說清楚,才把中醫的十大難題一併解決。請注意排異性與自主性兩大本能在《傷寒論》中,如同一個人的魂魄般重要!沒有生命本能的認識便沒有《傷寒論》!沒有排異性法則就不能治癒病毒性傳染病。今天認識了生命本能排異性法則,對各類腫瘤都可以輕鬆地從大便排出。今天認識了自主性調節,對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許多功能性疾病全部得到治癒。生命五大本能為中醫前兩千年創造了起死回生的神奇療效。也必定在以後的歷史中放出光輝!為全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中醫的奧秘是什麼?生命運動中五大生存本能!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