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传承 中医论坛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郭生白《治療糖尿病的生態同步療法》

2007-3-28 19:01| 發佈者: jack| 查看: 1035| 評論: 0|原作者: 郭生白|來自: 北京天和潤物中醫藥研究所

摘要: 糖尿病,目前國內外一致認為是終身疾患,需終身服藥。這在一定條件下是對的。但有人說: “對那種所謂糖尿病可以根治的歪理邪說我們必需旗幟鮮明,給予堅決抵制。”眾所周知:宇宙間沒有僵死不變的事物,事物是依一 ...
  糖尿病,目前國內外一致認為是終身疾患,需終身服藥。這在一定條件下是對的。但有人說: “對那種所謂糖尿病可以根治的歪理邪說我們必需旗幟鮮明,給予堅決抵制。”眾所周知:宇宙間沒有僵死不變的事物,事物是依一定條件存在的,條件變化了,事物也便變化了。糖尿病也不例外。糖尿病在胰島素、磺脲類、雙胍類藥物條件下確需終身服藥。但宇宙萬物都是如矛與盾成對的。萬物都是“有”生於“無”,有無相生。糖尿病生於“無”,而根治糖尿病的方法當然也生於“無”。舉目世界,多少科技成果哪個不是生於無中!本文所說的便是糖尿病的藥療食療同步療法,便是根治的方法。理之歪否,說之邪否,自有實踐可證。

  1、糖尿病生理病理淺說
  從傷寒論厥陰病篇看,消渴發生於傳染病之後,是少陽氣機失調的陰性過程。現代醫學認為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或合成障礙而導致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紊亂,進而出現高血糖、高血脂及蛋白質合成減少等一系列代謝障礙。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閾則出現糖尿,身體能量大量流失。胰島素的主要作用在於通過肝臟、脂肪和肌肉組織控制著三大營養物質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與貯存,調節機體的能量供應,維持代謝過程的生態平衡。因而胰島素缺乏可引起廣泛地代謝障礙。在上一節“四病同根同源”部分,我們全面研究了糖尿病的生理病理特徵,指出胰島素缺乏時糖與脂肪及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嚴重障礙可導致多種併發症的發生。那麼,胰島素的分泌調節成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
  胰島素的分泌受著許多因素的調節。在生理過程中,血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一個經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在病理過程中血糖持續增高,這一調節機制便發生了障礙;胃腸道分泌的激素也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有利因素。當食物在消化和吸收時,經胃腸道分泌的促胰液素、促胰酶素與胃泌素都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有利因素。因此胃腸道激素對促進胰島素分泌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義;應該注意到,進食、消化、吸收、分泌、代謝是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統一的過程。而調節這一過程的是細胞運動。那麼以強化運動來促進胰腺胰島的分泌,便是用生態方法來恢復胰島的分泌與調節的自然生態;植物性神經中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影響著胰島素的分泌。有實驗證明:電刺激支配胰腺的副交感神經或迷走神經運動核後,血中胰島素含量便會升高,使血糖濃度降低。電刺激腹內側核可抑制胰島素分泌而使血糖濃度升高。植物性神經對代謝功能也有著調節作用。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素分泌,促進糖原酵解,使血糖升高。副交感神經則促進胰島素分泌,使血糖濃度降低。在糖尿病理過程中植物性神經有著明顯的失調症狀。

  2、糖尿病的治療
  中國人在五十年代合成了胰島素使糖尿病向前跨出一大步。但目前在醫學上尚沒有治癒糖尿病的方藥。但中醫在三千餘年的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識了數以千計的天然藥物。尤其與現代醫學的結合,一定會有甯馨兒的誕生。

  甲、生態思維
  宇宙與萬物是一個相互對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動態平衡整體,在這個整體中看局部,在局部中看整體,在局部中看局部的思維形式。比如:破壞了森木草原影響了風雨氣候,又影響了動物的生存,土地沙化等等。這是大自然中一個局部與整體,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而人體也是如此。一個胰島功能發生了障礙影響到多個器官組織出現障礙。宇宙萬事萬物無不如此。大到地球的生態環境、一個國家的治理;小到一場戰爭的運籌、一個問題的處理、一個疾病的治療,都需要用在局部中看整體,在整體中看局部,在局部中看局部,這一五行智慧所啟示的整體思想。換個說法就是在複雜錯綜的矛盾之中,掌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何才能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呢?用生態思維。
  治療糖尿病應該是以恢復胰腺、胰島的分泌調節機能,恢復它的生態平衡。而不是用藥物取代它的功能。事實上任何藥物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機體的生物機制。從“陰陽互根”的觀念看,一切物質都是來自運動,而運動又是來自物質。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在機體正常的生理狀況中,動力與物質是動態平衡的。胰島素分泌不足,責在胰腺胰島的運動低落。以強化胰腺胰島的運動促進胰島素的分泌為主。在生理學中胃腸的分泌如胃泌素,促胰液素、促胰酶素等都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那麼以強化胃腸等消化器官的運動,促進其分泌,來促進胰島素的分泌為輔。而胃、腸、胰腺、胰島、膽囊等運動調節是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支配的。所以在強化運動的同時必需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與強化運動並重。二者相輔相成以恢復胰腺胰島的分泌調節機能。

  乙、運動說
  “生命在於運動”。這裡運動是指細胞運動。大到宇宙,小到一個細胞,萬物皆在運動之中。細胞是組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器官組織是細胞組成。細胞的運動就是器官的運動。各器官組織的運動就是人體的生命過程。運動不足為陽虛,物質不足為陰虛。陽虛者以助陽。運動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說陽生於陰。物質不足為陰虛。陰虛者補充以物質。以糖尿病而論,胰島素分泌不足責在胰島的運動不足。根據胰島在組織上、體液上、神經上、功能上與胃、腸、胰腺、膽囊各個器官的相互聯繫、制約、依賴等方面的生理活動的特殊性質,以強化消化系統的運動,來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與調節功能,是有依據的。
  實驗證明:進食動作可反射性的引起消化道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促胰酶素的釋放,也都會引起胰島素的分泌。消化腺和消化運動的聯繫。在消化道運動旺盛時,消化液的分泌也增加。消化液分泌增加為食物的化學性消化提供良好的條件。運動與分泌之間,分泌與消化之間,消化與運動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係。消化和吸收也存在著聯繫。小腸的運動增強可促進吸收。吸收的消化產物,如蛋白質分解物可促進胃液的分泌。膽鹽吸收入血液後可刺激肝臟分泌膽汁等等。運動、分泌、消化、吸收各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有很強的整體性。在現代醫學生理學中,把胰腺中的一部分組織胰島分割為內分泌系統。但在組織上、神經上、體液上都與胰腺為一體。而且在運動、分泌、代謝各環節又是緊密相聯的一個完整過程。胰島的運動是不可能脫離胰腺的運動而單獨存在的。胰島的運動、分泌是與胰腺、胃、小腸、結腸、膽囊等器官的運動、分泌是緊密相聯的。根據胰島與胰腺及整個消化器官的運動、分泌、消化、吸收、代謝多種聯繫,以強化消化器官運動來促進胰島恢復其分泌與調節的自然生態是可能的。

  丙、生態醫療
  所謂生態醫療,就是以符合生命自然規律,使機體恢復自然生態平衡的醫療。早在春秋時期老子便有“天人合一”的說法。而中醫也在同時期的“黃帝內經”中有了“天人合一”的論述。近代西方學者已覺察到人和大自然的整體關係,開始注意自然的生態平衡。按中醫“天人合一”的觀念,人體自身也同大自然一樣是一自然體。自然的含義,老子說“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簡單地說,不是任何人為的,而是事物自身形成的便是自然。宇宙萬物都是自然物,都有著自身生命過程中的自然勢態。以人來說,人的自然勢態是人自身在時時不斷地調節著自身內部各個器官組織與器官組織之間的矛盾關係,以及自身與大自然的矛盾關係,而維持著生命過程的平衡勢態。人自身這種保持自然生態平衡的能力是自然而有的。
  人體保持自然生態平衡的能力對應於中醫學中的少陽氣機和現代醫學中的免疫系統。對少陽氣機,李時珍說:“少陽為命門相火之用,遊行天地之間,總領五臟六腑,營衛氣血,上下內外左右諸氣,上主納,中主化,下主出”。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一是預防感染,二是自穩功能,三是監視功能。如果人體的一切疾病可以泛言為生態平衡失調,那麼一切治療的方法便可以說是恢復生態平衡。事實上一切醫療的成功,沒有任何一種不是依賴機體自身的能力來完成的。但自古至今並不是所有的醫療方法都是符合人體生態規律的,只有生態醫療是從人體生態規律出發的醫療體系。
  以糖尿病來說明生態醫療與非生態醫療的本質區別。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合成障礙而導致高血糖、高血脂、蛋白質合成減少,造成機體多種併發症。同步生態醫療是恢復胰島的分泌與調節能力,實現人體的自然生態平衡。比如一匹駕車的馬,疲勞不堪駕馭,怎麼辦?是替代它工作叫它休息呢?還是加鞭刺激它快行呢?還是加料培養它的體力呢?我想,只有後者才是符合生命勢態規律的方法。長期替代它工作,久之便產生惰性,反而失去工作能力。長期加鞭會使它體力衰竭。只有營養它,恢復其自然功能。從目前的療法看:注射胰島素是替代胰島工作,不能恢復胰島的分泌調節功能。磺脲類降糖藥雖有促進胰島分泌胰島素的作用,但不能恢復胰島的分泌調節功能,而且對肝腎有所損害,會造成血小板及粒細胞減少和低血糖有害後果。雙胍類降糖藥雖然有促進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但對消化道又有厭食、嘔吐、腹瀉及酸血症及酮尿等副作用,也不可能恢復胰島的自然生態功能,這種利害相兼的藥,長期服用會損害肝腎,會使糖尿病加重,所以是不可能治癒糖尿病的。α—糖苷酶抑制劑以使小腸對糖延緩吸收來降低血糖濃度,也不可能改善胰島的功能,而且也有消化道的不良反應。
  以上四類藥物都不是糖尿病的生態醫療。總之,治療糖尿病不是血糖高降血糖、血脂高降血脂、血壓高降血壓、腦病治腦、心病治心、腳病治腳、眼病治眼,東修西補、枝枝葉葉、對症用藥,這不符合生態規律。應該特別說明:治療糖尿病決不是簡單地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而是使胰島組織自己知道什麼時間該釋放胰島素,什麼時間不該釋放,釋放多少才能維持機體代謝的動態平衡。只有生態醫療才能做到這一點。

  丁、同步療法
  生態同步療法是糖尿病藥療食療同步的生態醫療。以生態思維、整體觀念求其本,根據糖尿病的生理、病理特性,用強化細胞運動、調節神經內分泌和機體免疫的方法,啟動神經內分泌-中間代謝-免疫調節功能環的良性循環,恢復機體的自然生態平衡。同步療法中的藥療“天和飲”的功效是強化細胞運動與調節交感副交感神經,“強生粥”是強化細胞運動和高營養價值的藥物。糖尿病患者的機體能量大量的流失、三大營養物質(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障礙、需節制飲食,是造成機體缺乏營養的三重原因。組織器官缺乏營養則動力不足,動力不足又導致物質缺乏,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同步療法強化細胞運動,而強化運動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強化運動的同時必須補充營養物質。這便是以強生粥獨有的高營養物質為能源,以強化細胞運動為目標的同步治療思想。生態同步療法在臨床中證明:對一至二十一年的糖尿病患者,逐漸完全停用胰島素或降糖藥而血糖血脂各項指標保持正常水準,緩解一切併發症而康復提供了可能。
  生態同步療法還具有一方多效的特徵。因為生態同步療法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陰陽互根”的觀念與“生態”思維指導下所組成的療法,能恢復胰腺胰島的分泌與調節機能,不是以機械的降低血糖濃度為目的。而是同時平衡血糖、平衡血脂、增加蛋白質合成。所以它能迅速緩解三多一少,增進體力、精力、逐漸解除各種併發症,如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病、腦血管病、潰瘍、遠趾端麻木、疼痛、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同時治癒脂肪肝、高脂肪血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之心臟病等等。由於生態同步療法增強代謝,提高蛋白合成,增強免疫功能,所以對乙肝、HBV陽轉陰療效迅速而不反彈。
  生態同步療法中的天和飲和強生粥無任何副作用,強生粥同時是健康長壽的滋補保健食品。有效治療用量為每餐50克,多用不限量,多服多益,少服少益。它與化學降糖藥、胰島素同用無不良反應,有防止低血糖的作用。
  生態同步療法在臨床上表現了突出生態特徵。以糖尿病的臨床效果看,生態同步療法對血糖調節到正常水準的同時,血脂也相應調節到正常水準,而蛋白質的合成也相應增高,不會出現低血糖。這與胰島素和化學類降糖藥截然不同;化學類降脂藥雖然可以使血脂降到正常值,但高密度脂蛋白常低於正常值。而生態同步療法對血脂的調節作用是膽固醇脂與甘油三脂降在正常值內,高密度脂蛋白則在平均值之上,不同於其他降脂藥;生態同步療法有強化細胞運動的功能,它當日的效果是結腸大量排氣,這是消化道運動增強的表現;生態同步療法具有迅速緩解大便秘結和大便溏瀉的雙向療效。這是消化系統運動增強,分泌增加,消化、吸收品質提高的表現;生態同步療法可緩解口咽乾燥,這是唾液及其他消化液分泌增加的表現。
  生態同步療法的生態特性,是可以從二三日的臨床效應中明顯地察覺。二、三周內的效應便是血糖、血脂的檢驗趨近正常值。遠期的效應是完全停用化學性降糖藥或胰島素而血糖、血脂等各項指標穩定在正常水準不反彈而邁進康復。這已是臨床實踐所證實的。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Archiver|手機版|大医传承 中医论坛

GMT+8, 2025-5-3 05:55 , Processed in 0.10137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