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 言 東漢張仲景,歷代尊為“醫聖”。這個尊號與儒家尊孔丘為“孔聖”是一樣的尊崇。張仲景一部《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生命科學的基礎,使中醫發生了飛躍性發展。這是任何醫學家都不可倫比的高度。扁鵲、華佗等等,只給我們留下了故事和方書,沒有什麼可以主導醫學發展的偉大著作。華佗的外科是千秋後世稱道景仰的,但那是“術”,而不是“道”。我們今天說本能醫學的經典案例,首先是指本能醫學的始祖——《傷寒論》。 張仲景給外源性疾病作了一個“界定標準”。他說:“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這就是說,病人有體溫升高的為陽性病,陽性病是外源性疾病;體溫降低而身惡寒的是陰性病,陰性病是內源性疾病。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對體溫升高的病分為三種陽性病——太陽、陽明與少陽,都有排異性反應。我們把《傷寒論》中的外源性疾病按排異的順勢利導來分別討論,並且把溫病學中的順勢利導一同列入其中。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